Search

【#鏡頭背後:🇺🇸 暴動,是不被傾聽者的語言】
  
「究竟要發出多大的聲響,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鏡頭背後:🇺🇸 暴動,是不被傾聽者的語言】
  
「究竟要發出多大的聲響,弱勢者的苦難才會被聽見?」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佛洛伊德警暴死亡案,已演變成混亂升級的暴動局面。在這波反對種族歧視、反警察執法過當的抗爭裡,「暴動」的尺度界線應不應該有所節制?衍生的暴力犯罪又是否有助於民權抗爭?當今美國社會再度引發爭辯。
  
為佛洛伊德案挺身而出的支持者們,紛紛引用金恩博士的名言——「暴動,是不被傾聽者的語言。」——在社群網路上成為關鍵口號,金恩62歲的兒子也以此替抗爭者背書;為何這句話會是長年來黑人運動的號召?主張非暴力的金恩,這句話又有何歷史脈絡?在「良民」與「黑鬼」的抗爭認同裡,哪一個才是邁向種族平等的政治正確?
  
#IAmNotYourNegro #美國 #暴動 #黑人 #非裔美國人 #金恩博士 #MLK #Riot #Rebellion #抗爭 #明尼蘇達州 #佛洛伊德 #GeorgeFloyd #ICantBreathe #BlackLivesMatter #白人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